保利老總談軍貿起家史:為**創匯數百億有背景的公司,外界對保利一向諱莫如深。陳洪生說,保利是由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親自批準,由總參和中信公司聯合出資成立。直到現在,保利也一直擔負著武器裝備和技術進出口的許多工作。新保利大廈不僅擁有高90米,寬70米的世界*大柔索玻璃幕墻,還有重約5000噸的懸浮吊樓,這在建筑界**夠“刺激”。而在吊樓頂部的保利藝術博物館內,珍藏了中國大陸僅有的4尊圓明園銅獸首,同時還藏有大量稀世商周青銅器和北朝石刻佛像,將現代建筑與古代藝術**融合。其實,地產和文化是中國保利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保利)五大業務板塊中,當下和未來*重要的兩項業務。雖然保利的地產和文化在業界都處于領軍地位,但軍貿業務則更讓人覺得神秘。作為保利的創業者之一,保利集團董事長陳洪生曾是一名軍人,在他看來軍人和企業家雖有不同,但在管理上有諸多共通之處。保利像一匹中央企業中沖出來的黑馬,近些年資產和利潤迅速增長,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根據國資委2012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保利2012年底總資產達3785.6億元,在全部116家中央企業中排名25位;當年實現利潤總額187.7億元,排名12位。過去5年的總資產年均增長38.9%,排名由51位上升至25位。利潤由48.7億元,增長至187.7億元,年均增長40.0%,排名由28位上升至12位。5年來合計納稅486億元。中國*大的軍貿企業之一,*大的房地產企業之一,雙重敏感地位讓保利常常低調隱身于公眾視野之外。事實上,保利的軍貿、房地產、文化、能源及民爆五個產業板塊都處在市場充分競爭的領域,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行業*企業,他們又是如何取得高速增長的呢?在外界對央企充滿質疑之際,保利的*又是怎樣看待自己的成長史?怎樣看待央企這個中國特有的經濟形態?軍貿起家有背景的公司,外界對保利一向諱莫如深。“保利是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而誕生、成長、發展和壯大的”,陳洪生并不避諱,保利的前身---保利科技公司,當初就是為了解決**裝備進出口的需要而成立的一個窗口公司,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親自批準,由總參和中信公司聯合出資成立。直到現在,保利也一直擔負著武器裝備和技術進出口的許多工作。資料顯示,保利科技公司,通過出口中國生產的武器裝備,包括**庫存裝備,為**創匯數百億元,全部用于**裝備建設,彌補了當時軍費不足。僅在“七五”期間就拿出了200億元,訂購了一批陸、海、空三軍的裝備,不僅增強了**裝備實力,也解決了**部門的部分生存和發展問題。與此同時,保利還承擔為**進口先進裝備的光榮任務。上世紀80年代中,保利曾進口過知名的美國黑鷹直升機。90年代至今,保利也一直參與從前蘇聯和俄羅斯引進蘇-27飛機、S-300導彈、護衛艦、潛艇等武器裝備的工作。“有些人覺得出口武器裝備是件不好的事,是當軍火商,其實這是一個曲解,世界大國都在出口武器裝備。”陳洪生說,“中國的武器裝備的出口是國家外事、外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裝備技術的合作可以促進國家間政治、外交、經濟關系的發展。”根據俄羅斯統計:2008-2012年全球武器出口排名是: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和中國。美國武器出口總量占30%,而中國武器出口總量僅占5%。“西方國家經常妖魔化中國的武器出口,其實在出口數量和質量上講,我們和他們比是小兒科。他們甚至向臺灣地區都出口武器。反過來還以他們的國內法來制裁我們,有什么資格呢?”陳洪生對于所謂的“制裁”非常氣憤。“雖然目前軍貿業務在資產、收入、利潤方面都只占到保利很小的一部分。但我們將始終把為國防建設服務作為保利的光榮使命”,軍人出身的陳洪生如是說。痛苦轉型作為保利的創業者之一,陳洪生是保利歷史的見證者。在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保利也曾經因為面對太多的機會而迷失。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許多黨政軍機關一哄而上,興辦公司。“當時的概念是:一業為主,多種經營。”陳洪生回憶說,“其實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辦公司,當時是什么賺錢就辦什么。”華潤集團前董事長陳新華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也曾經講述過與陳洪生類似的觀點,而那時候的“多種經營”,根本無法形成保利、華潤這種以貿易起家的大型央企的核心競爭力。本文由電纜故障測試儀整理http://www.cdsxsy.net 大電流發生器轉http://www.yzsxdl.com上一篇:菜鳥涉嫌壟斷 中國郵政雪上加霜下一篇:醫療垃圾被回收做玩具 多用于不需出口檢測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