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1986年10元入股信用社 27年后獲利8.91元
男子1986年10元入股信用社 27年后獲利8.91元
我國上世紀實施了保值儲蓄政策,很多人選擇24年兌付,今年正好到了兌付期。湖北儲戶約定收益22萬元保值儲蓄存單被縮水至1萬元。類似爭議,各地都有發生。
“入股分紅”
1986年,達州市宣漢縣的彭時體用10元錢在當地信用社入股。按照社員證上的約定,每年可以分紅。27年后,他卻被告知:除退還10元本金外,只能**8.91元的利息。
27年前,達州市宣漢縣的小學老師彭時體用10元錢在當地信用社入股,按照社員證上的約定,其后每年可以分紅。27年后,當他拿著社員證去找信用社時,工作人員卻告知:除可以退還10元本金外,還可以**8.91元的利息。
老人回憶,那時的大米才1角多錢1斤,10元錢能買將近100斤大米,“存了27年卻只能獲得8塊多錢的利息,現在的物價只夠吃一碗面!”
“入股”
2元1股 1986年買了5股
11日,76歲的彭時體老人向成都商報記者展示了一個紅色的小本子。小本封面燙金字寫著“宣漢信用合作社社員證”。這本泛黃的“社員證”雖然歷史久遠,里面的紅色公章以及字跡仍清晰可見。翻開社員證,上面記錄著編號為1662,發證日期為1986年8月30日,入股股數為5,總金額10元。
據老人回憶,1986年,他在宣漢縣花池鄉小學當語文老師,一個月的工資就三四十元。“當時有個朋友在鄉信用聯社工作,當時他推薦我入股分紅。”彭時體說,股金為2元1股,本來只想買1股的,但在朋友的極力推薦下,購買了5股,一共10元。他的朋友口頭上說的,并沒有明確每年能分多少。“自從入股之后,我一直也沒有分過紅。”老人出示的社員證分紅記載欄是一片空白。記者注意到,這本社員證并沒具體的明細規定如何分紅。
“分紅”
先說5元 *后確定8.91元
今年8月,彭時體的兒子得知鄉里的信用社在退還股金,于是拿著父親的社員證到花池鄉農村信用合作社咨詢,柜臺的工作人員告訴他,除了可以退還本金10元之外,只能得到5元錢的利息。
“存了27年只有5塊錢,平均每年不到2角錢的利息。”彭時體一家人都有一些疑惑。“我實在無法接受。”彭時體的兒子認為,當年的10元錢完全不能等同于現在。按照社員證的約定,既然已經入股,就是信用社的股東,應該享受到分紅的權利。現在信用社發展了,效益也好了,分紅怎么也不止5元錢。
11日下午,記者陪同老人來到花池鄉農村信用合作社,柜臺工作人員看了老人的社員證之后解釋稱,因為有不少人是1995年入社的,按照這個來算,到今年的利息就是4.95元,而當時彭時體的兒子并沒有說老人入社的具體時間。
“按照如今3.3%的年利率計算,可以獲得利息8.91元。”在聽了工作人員的解釋后,老人搖了搖頭,表示不愿意進行兌換,“存了27年只能獲得8塊多錢的利息,現在的物價只夠吃一碗面,真是沒想到!”彭時體說,他今后也不打算兌換了,就把社員證留作紀念了。
本文由電纜故障測試儀整理http://www.cdsxsy.net 真空濾油機發布http://www.yz-sx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