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機也無法帶你時光旅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徹底的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和人類對于宇宙與自然的“常識性”觀念。當眾多科學家投入到關于相對論的研究上來,他們一方面證明著“時空旅行”不僅僅只是文學作品中的幻想,時光機也有其科學依據;另一方面也在證明著,這些經過無限度渲染的影視、文學作品根本是無稽之談。依靠目前的科技力量,即使擁有時光機,也無法帶你穿越。時光機也無法帶你時光旅行
科幻小說家:預言有一種不可小覷的力量時光機也無法帶你時光旅行
1610年,在近代科學時代,被譽為科幻小說鼻祖的德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約翰尼斯·開普勒(Johanns Ke-pler)創作的小說《夢》已經預見了20世紀人類的登月之旅,預言了萬有引力。同時,這部小說也是理性的科幻小說樣板。開普勒被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和天文學家薩根譽為科幻小說的開山鼻祖。而同時,在十六世紀中期由中國小說家吳承恩創作的《西游記》也帶著一種對未來科技的預言。
儒勒·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是*成功的預言家。1869年,他的著作《海底兩萬里》就預言了潛水艇,而就在《海底兩萬里》發表的那一年,真正的潛水艇已經存在并運用在了**上。而靠柴油驅動的潛水艇直到19世紀末才出現。這本小說的冒險成分遠遠大于科學幻想成分。他創作的《環繞月球》,人類在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已經實現,而中國也在上世紀得以實現。時光機也無法帶你時光旅行
1895年,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George Wells)發表了*科幻小說《時間機器》,它被稱為利用科學進行時空旅行題材科幻小說的領頭人。但同時也被別人看作“不切實際的幻想”。小說家們雖然對未來出現的科學技術有著預言的力量,但卻未必啟發科學家做具體的科學發現。
科學家:神秘世界無所不能時光機也無法帶你時光旅行
從《時間機器》開始,僅僅十年的時間,1905年6月30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篇關于狹義相對論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發表于德國當時*富盛名的物理學期刊雜志《物理年鑒》上。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發表從科學上把這些幻想變成了現實。狹義相對論**提出時間是相對的。愛因斯坦并由此推斷:如果人以接近光速旅行,那么時間對他來說就會停滯。根據這個假設,一個移動中的時鐘秒針應比一個靜止平放的時鐘秒針跳動得快,這種現象被稱為“時間稀釋”。狹義相對論的理論是可以飛越未來,但是不能回到過去。因為當在物體接近或超過光速的時候,時間有可能只是很慢或者是靜止的,不可能使時光倒流。
1908年,德國數學家赫爾曼·閔可夫斯基(HermannMinkowski)一直在試圖理解愛因斯坦的新思想,他認為物體在快速運動時會收縮、時間也會扭曲。“如此一來,空間和時間本身注定要蛻變為純粹的幻影”閔可夫斯基宣稱,“只有二者的結合才會維持一個獨立的本體。”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次將時間與空間合并在一起。提出了時空隧道的概念。時空隧道是一個在引力場下能變化的東西,當空間折疊之后,空間折疊的兩點中間打開一個洞相通的話,就可能走入一個空間的捷徑——蟲洞。
時光機:存在科學幻想
2007年,國際科學家發表的報告指出,他們利用分子加速器把原子打成兩條光束,繞圈而行,模擬理論中較快的時鐘,然后用高精密度的激光光譜測量時間,發現光束比外界的確慢了一些。實驗與愛因斯坦的理論“完全吻合”。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家彼得·霍扎瓦(Petr Horava)于2009年1月公布了他被稱作“霍扎瓦重力”理論的研究成果,試圖將時間和空間相互分離,以便構建一個統一理論。這項研究也是當代物理學*緊迫的挑戰之一。有些研究者已開始用它來解釋宇宙神秘的孿生現象。如果霍扎瓦的思路是對的,或許會長久改變我們有關空間和時間的概念,并**我們走向一個適用于宇宙中所有物質和力的“萬有理論”。
于是,“時光機”作為一種科學向往被提出。但同時,“祖父悖論”也對此產生了疑問。如果我們回到過去,自己殺死了自己的母親或外婆,那“我”從何而來?
愛因斯坦并未對“祖父悖論”給出回答。而英國知名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也一直對于時空穿梭進行著探索。在霍金看來,外星生命極可能以微生物或初級生物的形式存在,但不能排除存在能威脅人類的智能生物。他曾精心安排了一次時間旅行者的宴會,用實驗證明,時間旅行不可行且“穿越”不可能。本文由微機繼電保護測試儀整理http://www.cdsxsy.net